歡迎光臨米兰手机直播app網站!
誠信促進發展,實力鑄就品牌
服務熱線:

18501309179

產品分類

Product category

米兰体育 / news 您的位置:網站首頁 > 米兰体育 > 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趨勢

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趨勢

發布時間: 2016-06-30  點擊次數: 553次

環保行業(ye) 受政策、法規及監管的驅動在環境訴求加強的情況下,尤其是進入“十三五”時期,國內(nei) 環保市場已呈現出的高速發展趨勢。而環境監測行業(ye) 作為(wei) 環保產(chan) 業(ye) 中的重點,更是發展迅速。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各項指標的監測,來知曉現階段環境質量水平以及環境受汙染的程度,目的是掌握環境總體(ti) 趨勢以及各個(ge) 階段的變化情況,以便有關(guan) 部門更順利的進行環境管理,進而為(wei) 保護環境以及環境汙染預防提供科學的依據。

一、驅動我國行業(ye) 發展的因素

目前,我國環境監測行業(ye) 具有成長性高,政策支持力度大,市場增量空間大,技術壁壘偏高,行業(ye) 集中度較高的特點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得益於(yu) 國家對環境治理的重視度不斷提高,環境監測行業(ye) 迅速發展。 

2011年9月發布的《國家環境監測“十二五”規劃》中,提出“完善環境監測法規製度和體(ti) 製機製,強化監測基礎能力,加強人才培養(yang) 和隊伍建設,建立健全環境監測技術體(ti) 係,提高環境監測公共服務水平”。這標誌著我國環境監測體(ti) 係建設的序幕的拉開。

2015年2月,環境保護部發布《關(guan) 於(yu) 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(hui) 化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全麵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,有序放開公益性、監督性監測領域。隨後,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催生了巨大的市場,成為(wei) 環境監測行業(ye) *的利好消息。同年8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》。方案提出到2020年,我國將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係統,實現生態環境質量、重大汙染源、生態狀況監測監控全覆蓋。

2015年底,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印發了《關(guan) 於(yu) 支持環境監測體(ti) 製改革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了財政支持監測體(ti) 製改革的總體(ti) 要求、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,支持建成國家大氣、水、土壤等環境質量監測直管網,積極推動地方環境監測體(ti) 製改革,全麵落實企業(ye) 汙染源監測的主體(ti) 責任,大力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改革。

充足的經費保障也是環境監測工作正常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,《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》提出,完善與(yu)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財政保障機製,根據生態環境監測事權,將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重點保障。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(wei) 處理辦法》對我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具體(ti) 行為(wei) 以及相應處罰進行了詳細規定。另外,《環境保護公眾(zhong) 參與(yu) 辦法(試行)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》等一係列措施也進入征求意見階段。我國的環境監測市場將逐步告別政府“壟斷”,向“社會(hui) 化”、“市場化”的方向發展。

同時,也有一些社會(hui) 因素促進了我國環境監測儀(yi) 器行業(ye) 的發展。近年來,環境汙染愈加嚴(yan) 重,汙染事件頻頻報道,新聞對環境問題的監督力量顯著增強,社會(hui) 環境監測力量發展迅速。環境監測服務社會(hui) 化的市場初步成型,一些省市紛紛出台了關(guan) 於(yu) 政府購買(mai) 監測服務和社會(hui) 檢測機構管理的指導意見或地方性法規,一些地方的社會(hui) 環境監測機構已經在環評現狀監測、企業(ye) 自行監測、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維護等領域承擔了部分監測任務,如東(dong) 莞市啟動社會(hui) 化試點,每年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,依據綜合評分排名確定一定數量社會(hui) 檢測機構進入政府采購服務庫;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對申請單位進行環境檢測機構能力審查,並認定*3家環境檢測企業(ye) ;山東(dong) 省探索實施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“轉讓--經營”模式運營等。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環境監測能力與(yu) 環境管理需求的矛盾。

隨著國家對環境監測行業(ye) 的政策傾(qing) 斜和資金投入,人們(men) 對環境監測行業(ye) 的關(guan) 注不斷加大,我國環境監測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:環境監測手段由以前的單一分析逐步發展為(wei) 物理監測、生物監測及衛星遙感監測等多種監測手段並用,彌補了單一手段監測的局限性;環境監測由原來的間斷性監測發展為(wei) 現在的全自動監測,需要監測的汙染因子也由原來的幾十種到現在的百餘(yu) 種;監測標準不斷完善,國產(chan) 監測儀(yi) 器的性不斷提高。

二、儀(yi) 表的國內(nei) 市場

環境監測作為(wei) 環保產(chan) 業(ye) 的一個(ge) 分支,有近千億(yi) 元的市場潛力。環境監測產(chan) 業(ye) 鏈主要分為(wei) 上遊硬件、軟件、檢測試劑;中遊監測儀(yi) 器、監測係統以及下遊儀(yi) 器維護、設備運營。而隨著有關(guan) 環境監測服務社會(hui) 化政策的出台,環境監測市場將逐步向社會(hui) 開放,行業(ye) 公司將由監測設備銷售向提供環境監測服務轉型。

2012年環保部頒布新版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,其中新增了PM2.5和臭氧兩(liang) 項監測指標,至此空氣監測指標增加到6項。這一方案提出了2015年年底全國建成1326個(ge) 監測點,而這些監測點主要覆蓋在381個(ge) 地級市。相較於(yu) 目標,各省份對環境監測站點的建設目標大大高於(yu) 環保部規劃。

北京在今年提出將在現有環境空氣監測網絡基礎上,建設四個(ge) 子網絡、一個(ge) 移動係統組成的“4 1”多功能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體(ti) 係,預計今年北京市空氣監測站點將增加約一倍,達到60-70個(ge) 。

除北京外,廣州也在今年1月出新增15個(ge) 空氣質量監測站點,另外,佛山、紹興(xing) 等城市也在今年年初相繼提出增加城市內(nei) 空氣監測站點的數目。因此未來兩(liang) 年空氣監測站點的數目可能會(hui) 有2倍左右的提升。

2011年底發布的《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》要求現有電廠從(cong) 2014年7月1日起執行更嚴(yan) 格的排放標準,其中脫硫改造起步早,基本已完成改造並配備相應的監測設備。繼電力行業(ye) 之後,鋼鐵、水泥行業(ye) 逐漸成為(wei) 大氣防治的重點領域,2011-2012年間環保部發布了《鋼鐵行業(ye) 汙染防治技術政策》、《水泥行業(ye) 汙染防治技術政策》、《水泥行業(ye) 排放標準》等相關(guan) 法律法規,提出鋼鐵企業(ye) 應安裝COD、SO2、重金屬等主要汙染物在線監測裝置,並大幅降低了水泥行業(ye) SO2和NOx的排放限值。

水質監測相較於(yu) 大氣監測起步稍晚,但近年來發展迅速,特別是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條,給水質監測市場帶來了強大發展動力。

各省市已公布的水十條中,北京市與(yu) 江蘇省等要求在2016年底前,工業(ye) 園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,而其它省市要求在2017年前工業(ye) 園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,相對較晚的天津市,力爭(zheng) 到2020年底前,覆蓋全市廢水排放總量95%的企業(ye) 全部安裝汙染源在線監控係統。

在地表水方麵,各地水十條也有明確目標,大部分省市要求在2017年,飲用水水源水質優(you) 良比例保持100%,每季度向社會(hui) 公開水質監測數據;地表水環境水質優(you) 良達80%以上;黑臭水體(ti) 均控製在10%以內(nei) ,地表水水質監測市場也將火爆。

三、環境監測的未來發展

“十二五”期間,環境監測行業(ye) 成為(wei) 環保產(chan) 業(ye) 中發展的重點,政府打造了以空氣環境監測,水質監測,汙染源監測為(wei) 主體(ti) 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,形成了我國環境監測的基本框架。“十三五”規劃中明確“以提高環境質量為(wei) 核心”,表明國家對於(yu) 環境監測行業(ye) 的要求已經從(cong) “十一五”的監測網絡搭建階段,“十二五”的“以汙染源監測為(wei) 主”的階段轉向“以環境質量監測為(wei) 主”的階段,我國環境監測行業(ye) 正在迎來以環境質量監測為(wei) 主的裏程碑發展機遇。預計“十三五”期間環境監測設備銷售將達760億(yi) 元以上行業(ye) 增速對比“十二五”大約在25%左右,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(yi) 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