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麽(me) 是裏氏硬度
裏氏硬度的概念是由瑞士Dr.Dietmar Leeb博士提出來的,它是一種動態硬度試驗法。硬度傳(chuan) 感器的衝(chong) 擊體(ti) 在與(yu) 被測工件衝(chong) 擊過程中,距工件表麵1mm時的反彈速度與(yu) 衝(chong) 擊速度的比值乘以1000,定義(yi) 為(wei) 裏氏硬度值,以HL表示裏氏硬度計算公式如下:
HL=Vb/Va×1000
Vb:表示反彈速度
Va:表示衝(chong) 擊速度
二、裏氏硬度儀(yi) 的特點
1、肖氏及裏氏硬度均屬動載測試法,但肖氏考察的是衝(chong) 擊體(ti) 反彈的垂直高度,因此決(jue) 定了肖氏硬度儀(yi) 要垂直向下使用,這勢必在實際使用中造成很大的局限性;而裏氏就不同了,裏氏考察的是衝(chong) 擊體(ti) 反彈與(yu) 衝(chong) 擊的速度,通過速度修正,可在任意方向上使用,極大地方便了使用者。
2、通常使用的布、洛、維氏硬度計.由於(yu) 體(ti) 積龐大,不便於(yu) 在現場使用,特別是需測試大、重型工件時。由於(yu) 硬度計工作台無法容納,所以根本無法檢測。而裏氏硬度儀(yi) 無需工作台,其硬度傳(chuan) 感器小如一隻筆,可用手直接操作,無論是大、重型工件還是幾何尺寸複雜的工件都能容易地檢測。
三、裏氏硬度的相關(guan) 因素
裏氏硬度試驗法既然是動載測試法,那麽(me) 裏氏硬度值必然與(yu) 金屬材料的彈性模量E有關(guan) .而材料的不同所對應的彈性模量也不同所以裏氏硬度儀(yi) 是按材料種類進行分類測試的。
四、裏氏硬度與(yu) 其它硬度的轉換
裏氏硬度值與(yu) 其它硬度值(HRC、HRB、HB、HV、HSD)之間有對應關(guan) 係.因此可將裏氏值(HL)轉換成其它硬度值.裏氏硬度儀(yi) 可通過機內(nei) 微電腦進行自動轉換。
五、裏氏硬度與(yu) 其它硬度的分類對比及檢測要求
從(cong) 微觀形變上分類,布、洛、維氏硬度考察的是材料的塑性形變,表現為(wei) 壓痕的大小或深度;裏、肖氏硬度考察的是材料的彈性形變,表現為(wei) 反彈速度的大小或高度。
六、裏氏硬度儀(yi) 對測量的要求
1、 試樣表麵的要求
測試麵應有金屬光澤,不應有氧化皮及其它汙物,表麵粗糙度應符合如下要求:
衝(chong) 擊裝置類型 | 試件表麵粗糙度(um) |
D、DC型 | ≤1.6 |
G型 | ≤6.3 |
C型 | ≤0.4 |
2、 試樣重量要求
試樣必須有足夠的質量及剛性以保證在重建過程中不產(chan) 生位移或彈動,質量應符
合如下要求:
衝(chong) 擊裝置類型 | 試樣質量(Kg) | ||
穩定放置 | 固定或夾持 | 需耦合 | |
D、DC型 | >5 | 2~5 | 0.05~2 |
G型 | >15 | 5~15 | 0.5~5 |
C型 | >1.5 | 0.5~1.5 | 0.02~0.5 |
3、 試樣厚度要求
試樣應有足夠的厚度,zui小厚度應符合如下要求:
衝(chong) 擊裝置類型 | 試樣zui小厚度(mm) |
D、DC型 | 5 |
G型 | 10 |
C型 | 1 |
4、 試樣具有表麵硬化層,其硬化層深度應符合如下要求:
衝(chong) 擊裝置類型 | 表麵硬化層深度 |
D、DC型 | ≥0.8 |
C型 | ≥0.2 |
5、 對於(yu) 凹、凸、圓柱麵及球麵試樣,其表麵曲率半徑應符合如下要求:
衝(chong) 擊裝置類型 | 表麵曲率半徑(mm) |
D、DC型 | ≥30 |
C型 | ≥50 |
對於(yu) 表麵為(wei) 曲麵的試樣,應使用適當的支撐環,以保證衝(chong) 擊頭衝(chong) 擊瞬間位置偏差在0.5mm之內(nei) 。
6、 試樣不應帶有磁性。
7、 每個(ge) 測量點間距應大於(yu) 3~4mm,不可在同一點上重複測試,否則會(hui) 引起較大的誤差。同時 會(hui) 減短傳(chuan) 感器的使用壽命。
七、影響測試精度的幾個(ge) 問題
由於(yu) 裏氏硬度儀(yi) 是在動態力作用下測定金屬硬度的,所以影響測試結果準確性的因素比較多,故應對這些因素如以一定的限製,主要包括: 試驗條件、試驗對象、操作技術和數據處理等幾個(ge) 關(guan) 健環節,下麵將就一些具體(ti) 問題探討一下:
1、 試件曲率對精度的影響,
在現場工作中,經常遇到曲麵的試件,各種曲麵對硬度測試結果的影響不同,在正確操作的情況下,衝(chong) 擊體(ti) 落在試件表麵瞬間的位置與(yu) 平麵試件相同,故通用支撐環即可。但當曲率小到一定尺寸時,由於(yu) 平麵條件的變形和彈性狀態相差顯著,會(hui) 使衝(chong) 頭回彈速度偏低,從(cong) 而使裏氏硬度示值偏低。
2、數據換算產(chan) 生的誤差
裏氏硬度換算為(wei) 其他硬度時的誤差包括兩(liang) 個(ge) 方麵,一方麵是裏氏硬度本身測量誤差,裏氏硬度換算為(wei) 其他硬度時的誤差包括兩(liang) 個(ge) 方麵,一方麵是裏氏硬度本身測量誤差,這涉及到 按同一方法重複進行試驗時的分散和對於(yu) 多台同型號裏氏硬度計的誤差。另一方麵是比較不同硬度試驗方法所測硬度產(chan) 生的誤差,這是由於(yu) 各種硬度方法之間不存在明確的物理關(guan) 係,並受到相互比較中測量不可靠性影響的原因。
本儀(yi) 器的硬度換算是自動完成的,故可用布氏、洛氏、維氏、肖氏硬度標準塊直接確定
硬度儀(yi) 的換算誤差。
3、特殊材料引起為(wei) 誤差
存儲(chu) 在硬度儀(yi) 中的換算表對以下鋼種可能產(chan) 生偏差:
高合金鋼
◆所有奧氏體(ti) 鋼
◆在高速鋼中,耐熱工具鋼和萊氏體(ti) 鉻鋼(工具鋼類)硬質材料(萊氏體(ti) 碳化物,例如M7C3和M6C會(hui) 引起彈性模量增加,從(cong) 而使HL值偏低。這類鋼應在橫截麵上進行測試。
◆局部冷卻硬化,例如由於(yu) 切割或不適當的試樣製備也會(hui) 引起HL值偏高。
磁性鋼
◆在檢驗磁性材料硬度時,由於(yu) 磁場影響,會(hui) 使HL值偏低,如磁場較強,建議不用此種測試方法。
表麵硬化鋼
◆表麵產(chan) 生硬化的材料,尤其是經表麵處理的鋼,由於(yu) 基體(ti) 軟,會(hui) 使HL值偏低,當硬化層大於(yu) 0.8mm時(C型衝(chong) 擊裝置為(wei) 0.2mm),則不影響HL值。
對於(yu) 特殊材料可用以下方法,自己建立對比關(guan) 係。
◆試驗麵必須仔細製備
◆如不進行耦合,選擇的試樣足寸盡可能大
◆試樣硬度在硬度儀(yi) 換算範圍內(nei)
◆用相應測量範圍的硬度塊檢查靜態硬度計準確性。
◆在試樣上用靜態硬度計測三個(ge) 點,並在壓痕周圍用裏氏變度儀(yi) 測五個(ge) 值,取其平均值。比較兩(liang) 種方法測出的硬度值即可得出誤差範圍。也可用一組不同硬度試樣用上述方法繪出換算曲線。
4、齒輪檢測的誤差
一般情況下,裏氏硬度儀(yi) 對於(yu) 模數大於(yu) 7的齒輪齒麵的檢測是可以保證度的,但齒輪模數小於(yu) 7時,由於(yu) 齒麵較小;測試誤差相對較大,對此,用戶可根據情況設計相應的工裝,將有利於(yu) 減小誤差。
5、材料彈性、塑性的影響
裏氏值除與(yu) 硬度、強度相關(guan) 外,更與(yu) 彈性模量有關(guan) ,硬度值是材料硬度和塑性的特征參數,因為(wei) 兩(liang) 者的成分必然是共同測定的。
在彈性部分,首先明顯受E模量影響,在這方麵當材料的靜態硬度相同,而E值大小不同時。E值低的材料,HL值較大。
根據材料的彈性模量。合金類型及熱處理狀態可以對各種材料分類。
6、熱軋方向造成構誤差
當被測工件係熱軋工藝成型時,如果測試方向與(yu) 軋製方向一致,會(hui) 因彈性模量"E"偏大而造成測試值偏低,故測試方向應垂直於(yu) 熱軋方向。例如:測圓柱件截麵硬度時,應在徑向測試為(wei) 好(一般圓柱件熱軋方向為(wei) 軸向)。
7、其它因素的影響
對管件測試時需注意以下幾點:
◆管件注意穩固支撐
◆測試點應靠近支撐點且與(yu) 支撐力平行
◆管壁較薄時在管內(nei) 放入適當芯子
在熱處理過程中,有時會(hui) 造成金屬材質發生改變(如20Cr鋼經滲碳-淬火後由合金結構鋼變成低合金工具鋼),在此情況下,應注意選擇適當的金屬材料。
工件本身的硬度離散性也造成試值誤差,應根據經驗分析硬度分布,合理解釋試值誤差。操作方法、試樣製備、探頭配置如不正確,也會(hui) 造成誤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