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外熱像儀(yi) 適用於(yu) 全所有企業(ye) 的非接觸式測溫項目。點溫儀(yi) 是工業(ye) 應用中另一款廣泛使用的非接觸式測溫工具,其工作原理與(yu) 熱像儀(yi) 相同:通過檢測紅外放射,然後將其轉化為(wei) 溫度讀數。然而,與(yu) 點溫儀(yi) 相比,紅外熱像儀(yi) 具有以下幾大優(you) 勢:
●點溫儀(yi) 隻顯示數字,紅外熱像儀(yi) 可生成圖像。
●點溫儀(yi) 隻可讀取單個(ge) 點的溫度,紅外熱像儀(yi) 顯示熱圖像中所有像素點的溫度讀數。
●由於(yu) 配備有的光學鏡頭,紅外熱像儀(yi) 能在更遠距離處檢測溫度,有助於(yu) 檢查大麵積區域。
點溫儀(yi) 通常又稱為(wei) 點溫木倉(cang) 或紅外測溫儀(yi) 。因其工作原理與(yu) 紅外測溫儀(yi) 相同,所以,可認為(wei) 是隻有一個(ge) 像素點的紅外熱像儀(yi) 。此工具可以完成多項任務,但由於(yu) 隻能測量單個(ge) 點的溫度,操作人員會(hui) 錯失很多關(guan) 鍵信息,無法注意某些即將發生故障,且亟需修理的高溫關(guan) 鍵組件。
同時使用成千上萬(wan) 個(ge) 點溫儀(yi) 類似點溫儀(yi) ,紅外熱像儀(yi) 同樣能提供非接觸式溫度讀數。不同之處在於(yu) ,熱像儀(yi) 一次能同時顯示成千上萬(wan) 個(ge) 溫度讀數,每個(ge) 像素點對應一個(ge) 溫度讀數。
一部紅外熱像儀(yi) 相當於(yu) 成千上萬(wan) 台點溫儀(yi) 。
紅外熱像儀(yi) 分辨率為(wei) 160 x 120像素,一次能讀取19200個(ge) 溫度讀數,作為(wei) 工業(ye) 研發/科學應用的一款熱像儀(yi) ,其分辨率為(wei) 1024 x 768,一次性可獲得786,432個(ge) 溫度讀數,既省時又能探測熱量。
熱像儀(yi) 不僅(jin) 能測量成千上萬(wan) 個(ge) 點的溫度,而且能將溫度讀數轉化為(wei) 熱圖像。生成的熱圖像可全麵反映待檢設備的整體(ti) 狀況,操作人員可立即發現點溫儀(yi) 不易發現的細微熱點。
此外,熱像儀(yi) 還能節省大量時間,畢竟使用點溫儀(yi) 測量安裝有大批組件的大麵積區域費時又費力,因為(wei) 需要單獨掃描每個(ge) 部件。
熱像儀(yi) 可用於(yu) 檢查印刷線路板的散熱問題,完成質檢或檢查汽車行業(ye) 的熱效應,或者在實驗室進行失誤分析。
為(wei) 使用點溫儀(yi) 測量物體(ti) 的溫度,目標物體(ti) 需要*覆蓋光斑點。這限製了測溫的距離。
與(yu) 點溫儀(yi) 相比,紅外熱像儀(yi) 的另一優(you) 勢在於(yu) :能夠在更遠距離處測量物體(ti) 的溫度。能夠測量給定尺寸目標的距離稱之為(wei) “距離係數比”(D:S)或“光斑比”(SSR)。但是這一比值來自何處,又代表何種含義(yi) ?
點溫儀(yi) 的光斑尺寸是指設備能夠測量物體(ti) 的小區域。這表示待測溫的物體(ti) (又稱“目標”)需要覆蓋整個(ge) 光斑點。目標發射的紅外放射通過點溫儀(yi) 的光學鏡頭,投射到探測器上。如果目標小於(yu) 光斑點,探測器可能會(hui) 檢測到目標物體(ti) 周圍的放射。此時,點溫儀(yi) 讀取的不單是目標的溫度,而是目標與(yu) 其周圍環境的綜合溫度。
根據光學鏡頭的屬性,點溫儀(yi) 離測量目標越遠,光斑點會(hui) 越大。同理,目標越小,為(wei) 了測量其溫度,點溫儀(yi) 應越靠近測量目標。因此,注意光斑大小至關(guan) 重要,確保測量點離目標足夠近,以覆蓋整個(ge) 光斑,如果能再稍近一點,形成一定的安全邊界,效果會(hui) 更佳。
例如,如果點溫儀(yi) 的SSR為(wei) 1:30,表示直徑為(wei) 1cm光斑的溫度可在30cm距離處進行測量。直徑為(wei) 4cm光斑的溫度可在120cm處測量(1.2m)。大多數點溫儀(yi) 的SSR介於(yu) 1:5至1:50之間,換言之,大多數點溫儀(yi) 可於(yu) 5-50cm處測量直徑為(wei) 1cm目標的溫度。
紅外熱像儀(yi) 與(yu) 點溫儀(yi) 相似,其紅外放射被投射至探測器矩陣上,圖像上的每個(ge) 像素點對應一個(ge) 溫值。熱像儀(yi) 生產(chan) 商在描述其產(chan) 品空間分辨率時,通常不會(hui) 明確指出SSR值,而是使用空間分辨率(IFOV)。IFOV是指熱像儀(yi) 探測器陣列單個(ge) 像元的視場角。
理論上,IFOV直接確定了熱像儀(yi) 的光斑比。由目標發射的紅外放射經過光學鏡頭,然後投射至探測器時,所投射的紅外放射至少應*覆蓋一個(ge) 探測器的像元,其對應熱圖像的一個(ge) 像素點。因此,理論而言,覆蓋熱圖像的一個(ge) 像素點應足以確保正確的測溫值。
IFOV通常以毫弧度表示(1弧度的千分之一)。弧度表示弧長與(yu) 半徑之比。1弧度在數學意義(yi) 上表示圓弧長度等於(yu) 圓的半徑時形成的角度。由於(yu) 圓的周長C=2πr(r為(wei) 半徑),1弧度等於(yu) 圓周的1/(2π),或近似57.296°,即1毫弧度0.057°。
使用熱像儀(yi) 測量某個(ge) 目標的溫度時,我們(men) 假定與(yu) 目標的距離等於(yu) 圓的半徑,同時設想目標相當平整,由於(yu) 單個(ge) 探測器像元的視角較小,可以假定,角度的正切值近似等於(yu) 其弧度值。
在理想情況下,投射目標至少應覆蓋一個(ge) 像素點。為(wei) 了確保讀數,解釋投射時的光色散,建議覆蓋麵積略大的區域。
在此公式中,光斑尺寸與(yu) 目標尺寸的單位以厘米(cm)表示,IFOV以毫弧度(mrad)表示。當距離為(wei) 100cm,IFOV為(wei) 1 mrad時,光斑尺寸為(wei) 0.1 cm。如果0.1 cm的光斑尺寸可在100cm處測得,那麽(me) 1 cm的光斑尺寸可在1000cm處測得,表示:距離係數比為(wei) 1:1000。
如果我們(men) 將上述計算代入公式,將SSR表示為(wei) 1:X的形式,用1表示光斑尺寸,X代表距離,那麽(me) ,關(guan) 於(yu) X的公式如下
式中IFOV以毫弧度(mrad)表示。
理想與(yu) 實際光學鏡頭
使用上述公式可計算IFOV為(wei) 1.4 mrad的熱像儀(yi) ,理論SSR為(wei) 1:714,因此,理論上
可在7m距離處測量直徑為(wei) 1 cm的物體(ti) 。然而,如前所述,理論值並不代表真實情況,而且還未考慮現實中所使用的光學鏡頭並非完美。將紅外放射投射至探測器的鏡頭會(hui) 導致色散與(yu) 其它光學反常現象,無法確保目標能投射到單個(ge) 探測器像元上。
投射的紅外放射同樣也有可能來自鄰近的探測器像元。換言之:目標周圍的表麵溫度可能會(hui) 影響溫度讀數。
如點溫儀(yi) 一樣,目標不僅(jin) 應*覆蓋光斑點,而且還應覆蓋光斑點附近的安全邊界,當使用紅外探測器熱像儀(yi) 測量溫度時,建議使用安全邊界。安全邊界由測量視場角(MFOV)獲得。MFOV描述了熱像儀(yi) 的真實測量光斑尺寸,換言之,即:獲取正確讀數的小測量區域。
MFOV通常由許多IFOV表示(單個(ge) 像素點的視場角)。紅外探測器熱像儀(yi) 的常用慣例是:考慮到光學反常現象,目標至少需覆蓋3倍IFOV的區域。這表示:在一幅熱圖像中,目標不僅(jin) 要覆蓋一個(ge) 像素點,而且還應覆蓋其周圍的像素點,在理想條件下,像素點應該足以完成測量需求。
使用本慣例時,確定光斑比的公式可考慮真實光學鏡頭的係數。為(wei) 更接近真實值,可以使用3 倍IFOV,而不是1倍 IFOV,其公式如下:
式中IFOV以毫弧度(mrad)表示
基於(yu) 這一公式,IFOV為(wei) 1.4mrad的熱像儀(yi) SSR為(wei) 1:238,表示可在2.4m處測量直徑
為(wei) 1 cm的物體(ti) 。由於(yu) 存在安全邊界,理論值可能趨於(yu) 保守。真實的SSR可能會(hui) 更高但是使用這些保守的SSR值,可確保溫度讀數的精度。
源自物體(ti) 的紅外能(A)經過光學鏡頭(B)聚焦,投射至紅外探測器(C)上。探測器將信息發送至傳(chuan) 感器電子元件(D)上,用作圖像處理。電子元件將源自探測器的數據轉化可以在取景器、標準視頻顯示器或LCD顯示屏上讀取的圖像(E)。
點溫儀(yi) 的SSR值通常介於(yu) 1:5至1:50之間。大多數實惠型號的SSR值介於(yu) 1:5至1:10之間,功能越,價(jia) 格越高,SSR值可為(wei) 1:40或甚至1:50。注意:提到光學鏡頭時,點溫儀(yi) 與(yu) 紅外熱像儀(yi) 存在相同的問題。在比較點溫儀(yi) 的技術規格時,必須清楚SSR值是指理論值,還是對鏡頭的補償(chang) 值。
在遠距離處檢測溫度
即便是考慮到了理想與(yu) 實際光學鏡頭的係數,在測量距離上,熱像儀(yi) 與(yu) 點溫儀(yi) 也存在相當大的差異。當測量目標為(wei) 1 cm時,大多數點溫儀(yi) 的距離為(wei) 10-50 cm,很難再高於(yu) 這一範圍。
特寫(xie) 與(yu) 顯微鏡頭可拍攝詳細的圖像細節,便於(yu) 測量微小的熱點。對於(yu) 點溫儀(yi) 而言,這是困難的。上端的圖像采用4倍特寫(xie) 鏡頭拍攝,底端的圖像采用15μm鏡頭拍攝。
對於(yu) 同樣尺寸的目標,熱像儀(yi) 可在數米遠的距離測量其目標。即便IFOV為(wei) 2.72 mrad的FLIR E40紅外熱像儀(yi) 仍能在120cm處的距離測量測量尺寸為(wei) 1 cm的溫度點。
使用標準鏡頭可對這些值進行計算。許多高級熱像儀(yi) 均配有可更換鏡頭。當使用不同的鏡頭時,IFOV也會(hui) 隨之改變,反過來會(hui) 影響光斑比。
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靠近目標
以SSR值來看,紅外熱像儀(yi) 的性能明顯高於(yu) 點溫儀(yi) ,但是SSR值僅(jin) 指能夠測量溫度的距離。在實際檢測中,熱點並非需要的溫度讀數。在熱圖像中,即便目標隻覆蓋一個(ge) 像素點時,熱點仍舊清晰可辨。溫度讀數可能並非完美,但能用於(yu) 檢測到熱點,操作人員可進一步靠近目標,確保目標在熱圖像中能覆蓋更多的像素點,保證溫度讀數準確無誤。
在測量微小目標時,點溫儀(yi) 也麵臨(lin) 著巨大挑戰。這項功能在電子元件檢測中變得日趨重要。由於(yu) 設備的處理速度持續加快,而且需要安裝在更小體(ti) 積的空間內(nei) ,尋找散熱和識別熱點的方法是一項非常實際的問題。點溫儀(yi) 能有效檢測和測量溫度,但是其光斑尺寸太大。然而,配備有特寫(xie) 鏡頭的熱像儀(yi) 每像素光斑尺寸的焦距可調低至5μm,便於(yu) 工程師和技術員對細微的目標進行測量。
消除猜測、眼見為(wei) 實
點溫儀(yi) 隻能顯示一個(ge) 讀數,且讀數可能並不正確,容易讓人產(chan) 生猜測。紅外熱像儀(yi) 能顯示熱量,不僅(jin) 能夠實現溫度測量,而且還能顯示溫度分布的瞬態圖像。可見光信息與(yu) 溫度測量的完美結合有助於(yu) 快速、準確發現故障點。